400-123-4777

新闻资讯 分类
bet356体育三助个人工作总结

  bet356体育三助个人工作总结这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由省级六个部门联合召开的第一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今天上午,我们听取了省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同志的重要批示,听取了省级相关部门5位领导的重要讲话。刚才,玉溪市教育局等9家单位作了大会交流发言。大家普遍反映,这次会议主题鲜明、内容集中、求真务实,规格高、规模大,时间短、效率高,准备充分、服务周到,开得很成功。这既是一次科学发展观的集中学习会,又是一次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部署会,也是一次促进我省职业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员会,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家认为,田欣部长的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高度关心,充分体现了对中职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高度关爱,充分体现了对职业教育事业的高度关注,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听后倍受鼓舞,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使我们增强了信心和决心。省级相关部门5位领导的讲话,分别从部门职能的角度简明扼要地传达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深刻论述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肯定了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中职德育工作的成绩,客观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和中职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明确了任务,突出了重点,阐述了主要工作,强化了保障措施。各位领导的讲话,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抓好落实。

  大家感到,这次会议收获比较大。一是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做好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加深了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理解,提高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三是明确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以人为本抓德育,抓好德育促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四是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士气,开创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的劲头更足了。

  会后,各州、市和省属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分别向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和省级主管部门及时汇报会议精神。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学习会议精神。

  第一,抓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要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在学校的作用上下功夫。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来抓。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抓好中职学生推优入党的培养工作,力争通过3年时间取得明显成效。切实做好在中青年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加强党员管理。建立健全党组织设置,优化党组织的工作体系和方法形式,扩大党组织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完善体制和机制,使各级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切实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要把坚持和完善校长负责制与充分发挥党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作用有机统一起来。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教真育爱,全面实施“三生教育”,帮助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最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用真心、投真情、想真招、下真力,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学生的成长导航,为学生的成才服务。

  第二,抓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要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上下功夫。中等职业学校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中央和省委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全省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州、市、县(市、区)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要求成立指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对中职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督查。要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的根本问题,结合实际,抓住主要问题,创新活动载体,把握主要环节,抓实各项工作,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依托党校和教师进修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学校党员教师特别是党组织负责人的集中培训。要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提供资源,搞好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服务。要组织专家宣讲团到各地各校集中辅导。要认真落实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定点联系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制度。要积极开展以理念创新、师德创优、管理创效,促进学校科学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三创一促”活动。积极组织开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主题实践活动。要积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改进教师教风、学生学风、管理者服务作风“三位一体”的校风建设。要积极推进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的工作。要积极培育和发现、推广学习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鲜经验和先进典型,切实加强信息直报点的工作。要主动沟通社会新闻媒体,积极发挥教育系统内各种宣传文化阵地的作用,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宣传。要认真抓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六项重点工作。要着力提高领导班子谋划发展、推进改革和勇于创新的能力,提高驾驭全局、统筹协调和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要扎扎实实帮助师生员工和人民群众解决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和好事。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局,把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师生员工得实惠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的标准。

  第三,抓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要在全面加强学校现代管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上下功夫。德育工作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提高主动性、针对性,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感召力,提高实效性。德育工作是集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加强德育现代管理,既是全面加强学校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德育工作提高实效性的内在需要。要按照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总体部署,把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纳入各地各校学习贯彻加强学校现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的范畴,整体规划、同步实施。在德育工作中加强价值建设管理,实施主体管理、科学管理和品牌管理,注重基础管理、全程管理和精细管理,通过管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要强化德育主渠道,唱响主旋律,守好主阵地,打好主动仗。要按照“研究无禁区,教学有纪律”的要求,规范和加强对学校课堂、讲坛、论坛和报告会、研讨会的管理。要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为内容,以推进德育工作进网络、进学生社团、进实习实训单位为重点,以覆盖学生学习、生活、实习的各个层面为目标,不断拓宽德育工作的渠道,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之间既要各司其职,又要通力合作,加强协作沟通。要以学校为重点,以家庭为基础,以企业为引导,以社会为延伸,抓住中职学生学习、生活、就业和思想、心理、行为的特点,统筹各方面的力量,构建教育合力。要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充实机构人员,保证经费投入。

  同志们,我省职业教育正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进入了深化改革的关键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理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思想作风、工作方法,努力开创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为推进云南现代职业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大学,创办于1950年,是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五十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合格人才,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系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高、办学条件好、综合实力较强的综合性高等师范大学。

  ——目前,我校全日制在校生1863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600多人。学校设有17个学院、2个教学部,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本科专业,是全国首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现有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教育科学研究基地、12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设有山东省高师师资培训中心等6个省级研究和培训机构,编辑出版《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5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学校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藏书184万册。学校附属中小学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全校2240多名教职工,其中教授、研究员27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60人。在1130名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310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170多人。另外,学校外聘院士4名,兼职教授100余人。

  ——近年来,学校有8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55项获得省级奖励,45个项目被列为省级以上教学科研立项。2001年12月,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随机性水平评估中,我校获得优良成绩。其中,学校推进教改立项、重视德育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近5年来,我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70项,其中国家“973”项目2项,“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3项bet356体育亚洲版在线官网,国家攻关项目3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5项。取得科研成果4300多项,其中发表学术论文360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600多部,取得应用性成果5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学校一贯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10多个国家的36所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主办了10次国际学术会议。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自1990年以来,共接收长短期留学生1500多人,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

  ——学校把校风学风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建设常抓不懈。孕育并秉承“弘德明志 博学笃行”的校训,发扬“爱国爱校 为人师表 勤奋严谨 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重视教风,狠抓考风,严肃校纪,涌现出1个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3个全国先进班集体。在1999年全省高校首届优秀学士论文(设计)评选中,我校有13篇论文获奖,获奖数列全省第一。在2002年山东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我校有10篇论文被评为优秀,占全省评优总数的19.6%,居全省高校第二位。学校代表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逐年提高,近两年本专科达到30%以上,研究生考博报考录取率达85%以上。

  ——学校目前分三个校区办学,占地面积12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占地3000余亩的长清新校区正在规划建设中,2004年开始入住新生。近年来,学校突出抓了校园文化环境的服务和育人功能,建设了东方红广场、春晖园、齐鲁园等6处人文景观和3个文化广场,另有音乐厅、美术馆等7个文化活动场所,形成了特有的高雅和谐、蓬勃向上的人文气象。

  人才培养以德为先。我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一贯强调要把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方向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建立健全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育与养成紧密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系统,形成了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务实求是、开拓创新的良好局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七个方面的特色。

  多年来,我校优化组织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全面实施了一整套科学严谨、运转高效、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德育管理体制。

  1.建立德育组织机制。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院系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全校德育工作。学校在德育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的德育组织体系:一是党委决策领导。党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核心,每学期都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德育工作。、校长经常参加学校德育活动,分管领导每周召开德育工作例会,协调组织全校德育工作。二是行政统筹实施。校长及行政系统按照党委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全面实施德育工作,把德育纳入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具体工作中,为德育工作提供人力、财力和物力保证,明确责任,统筹实施。三是职能部门督导检查。党政有关部门、群团组织按照职责分工,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全面落实德育要求,并督导基层完成德育任务。四是院系全方位落实。各院系根据学校的部署和自身实际,把德育工作的任务、要求具体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四个方面相互支持,有序运转,使学校德育工作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

  2.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我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实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一是把师德建设作为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学校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三育人”工作条例》,长期开展“立师德、铸师魂、练师能、扬师风”活动,定期组织评选“优秀党员”、“师德标兵”、“大学生良师益友”、“优秀辅导员”等,先后有500多名教师被评为先进个人。二是强化人事管理工作的政策导向,把职业道德作为教职工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制定实施了《职称评定办法》等文件和规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三是始终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同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同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多年来,通过实施《教学工作规程》、《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办法》等,不断规范德育工作。四是要求管理工作者立足本职,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做好管理工作。要求通过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完善德育目标机制。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确定的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从中培养一批具有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确定的德育方针是: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德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心,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全面实施“以德治校”,以完善德育工作体制和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着眼于工作内容、机制和方式方法的创新,着眼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增强德育实效,提高德育工作水平。近年来,我们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学习理论 进一步加强思想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论和“”重要思想的意见》、《德育大纲》、《德育规划》、《辅导员条例》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德育机制日臻完善。

  4.强化德育保障机制。一是学校重视德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坚持将德育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德育经费占每年事业费的3—4%。学校确定每年德育经费逐步增长,到2005年将稳定在5%以上。各院系也根据学校要求和实际,从业务费中单列德育实践经费bet356体育亚洲版在线官网。二是把现代化德育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学校规划,从基本建设费和设备费中予以保证。学校为机关德育工作部门和各院系党团总支配备微机、电化教育设备,建有“两课”教学多媒体教室和德育工作网站。三是设立优秀辅导员奖励基金、优秀思想工作者奖励基金、优秀教师奖励基金、优秀学生校长奖励基金。

  5.健全德育评估机制。德育考评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一是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实施了院系德育和学生工作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体系、院系团总支工作综合考评体系及若干单项工作考评办法,定期对院系德育工作进行评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二是制定实施了《系级教学工作状态评价》、《学生综合测评办法》、《学生奖励条例》、《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形成德育工作的正确导向。三是重视德育效果的社会反馈,每年对一定数量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听取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反映,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理想信念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我校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武装学生,帮助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扎根于学生头脑,内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

  1.推进教学改革,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一是重视“两课”教学,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努力增强教学效果。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两课”改革试点单位,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在全省高校中发挥了示范作用。“两课”教师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 19人,博士2人,硕士13人,较好地满足了教学需要。二是贴近时代,把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决策及时充实到“两课”教学中。学校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地开设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是山东省最早开设理论课的学校。近年来,学校以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核心,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理论“三进”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意见》等,收效明显。我校把“两课”教学作为德育工作的着重点,开展“三进”工作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新闻媒体都及时做了报道,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2.运用多种有效形式,增强教育效果。在抓好课堂教育的同时,依托丰富的教育载体,不断把理想信念教育引向深入。一是遵循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特点,形成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具有一定目标递进层次的德育内容体系。二是组织开展了“爱国、成才、跨世纪”、“学习理论、坚定信念、奋发成才”等主题教育活动,深化理论学习。校团委连续10年被团省委评为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三是利用庆祝建党80周年、党的十六大召开等重要契机,采用大型文艺晚会、演讲征文比赛、座谈讨论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广大学生受到生动、具体的思想教育。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0个。四是重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连续14年邀请雷锋班第四任班长曲建文来校作报告,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编辑出版了《大学生人生格言》、《人生寄语》等书籍,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广大同学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追求真理,勤奋学习,坚定信念,奋发成才已成为我校学生思想的主流。1999年以来,我校学生递交的人数占全校学生的比例一直保持在75%左右。学生党员占在校生总数的8%左右。

  3.发挥学生社团优势,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学生理论学习社团是学生学习科学理论的重要阵地,反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要求。指导好社团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我校学生理论学习的显著特点。一是党团组织重视加强对学生理论社团的指导,通过建章立制、部署指导、检查督促、典型宣传等,实现了学习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确保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二是成立大学生学习理论研究会、学习“”重要思想研究会,院系成立研究分会和学习研究小组,形成了完整的网络。党委组织部、党校经常性举办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培训班。1999年以来,共培训学生15000余名,占在校生的65%以上。目前,全校有理论学习小组380多个,参加人数12000多人,占学生总数的60%。三是鼓励学生社团按照自身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自己的活动优势和研究优势。1999年以来,我校学生撰写理论学习文章9000多篇,编辑出版理论学习期刊10余种。我校学生学习理论和“”重要思想的做法和经验,两次在全国高校有关会议上作为典型材料进行交流。

  4.重视新生德育工作,为学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年级学生刚刚从中学过渡到大学,面临着人生的重要转折,做好这一时期的学生德育工作,对学生大学四年的生活和自身的成长成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校针对一年级学生主要集中在北校区的特点,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形成了德育工作的良性循环。一是加大措施,推进学生辅导员进宿舍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引导人、团结人、凝聚人的作用。辅导员把工作室、办公室设在学生宿舍,与学生们吃住在一起,掌握学生思想变化的第一手材料,每周召开学生工作例会,综合分析学生思想特点,研究对策和措施,把工作落实到宿舍,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二是突出重点,抓实德育工作的基础环节。进行大学适应期教育,确立生活新坐标;注重理想信念教育,注入人生新动力;强化行为养成,培养良好习惯;交流学习方法,增强发展后劲。三是细处着手,形成全员育人的小环境。干部职工在日常管理中,突出一个“情”字,满怀深情地关心学生的成长;日常组织活动,抓住一个“新”字,以创新的精神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加强管理服务,力求一个“诺”字,公开承诺,务求落实。开展的“百年期盼,百日归航”喜迎香港回归活动、 “今夜,我们与祖国共舞”中国加入WTO庆祝活动等,都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更为学生的健康成才和确立大学阶段的奋斗目标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把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贯通起来,以素质教育为依托,拓展和延伸德育工作的内容空间,寻求思想素质与学生整体素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结合点,实现了两者的良性互动。

  1.创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增强竞争意识,锻炼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主题素质拓展活动,形成了全方位、全员化、全进程的素质教育新局面。

  ——以讲座和报告为平台,开创了以“新世纪讲坛”为龙头、学术氛围浓郁的新局面。1999年以来,坚持每周定期举办1-2场“新世纪讲坛”报告会,邀请校内外专家教授围绕重大科技前沿问题、同学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等为学生作报告,累计举办160余场,直接听众4.7万人(次)。这些专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所长徐至展,有参加中国入世谈判达14 年之久的我校外国语学院毕业生刘光溪,有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理论研究组组长冷溶等。我校一大批有学术成就的教师也争相登上了新世纪讲坛。专家们以其科学思想的光芒、渊博的学识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为开阔学生视野、实现文理交融、增强人文素养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新世纪讲坛”已成为大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窗口、接受新思想的坚强阵地、培养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坚实平台。

  ——以素质培养竞赛活动为平台,形成了人才素质培养的鲜明特色。1997年以来,人才素质培养百优学生大赛已连续举办6届,有近3000人(次)参加过各种项目的比赛。学校连续多年开展了以精读一百部优秀爱国主义图书、观看一百部优秀爱国主义影视片、学唱一百首优秀爱国主义歌曲为内容的素质教育“三个一百”主题教育活动。学校还通过举办各类实用技能培训班,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促进学生各项技能的提高。

  ——以创新创业活动为平台,促进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不断增强。学校每年都组织“挑战杯”学术科技成果大赛、创业计划大赛、文学艺术创作大赛等,吸引广大学生投身创新创造和创业活动。学校实行学生学术科技和创业计划大赛项目竞标立项制度,在资金支持、项目指导、成果评选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2002年的立项项目达到77项。学校获第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高校优秀组织奖。学生中有330多件成果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1300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

  ——以网络教育为平台,拓展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阵地。网络教育是发展空间广阔的德育途径。学校大力加强校园网建设。《齐鲁师轩》等26个网站反映校园生活,展示师生风采,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丰富有益,平均日访问量上万人次,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2.丰富载体,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学校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于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一是组织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活动,精选100多篇优秀诗文供同学们选择诵读。学校举办“高飞的云”校园诗歌朗诵会,以“弘扬民族精神,繁荣校园文化”为主题开展线多场经典剧目,成为校园文化的美丽风景。同时,图书馆开辟专架,网上设立专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精神的真谛。二是重视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加强校报、校刊、广播等宣传阵地的管理,发挥正确的导向和宣传教育作用。成立大学生新烛艺术团,组建军乐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四是积极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学生喜闻乐见的系列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导向和娱乐功能。具有鲜明群众性、广泛性的“山东师大之春”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已成功举办了14届,“五月的花海”大型群众歌会、大学生辩论赛等活动都已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良好的文化导向,对于抵御低俗文化侵袭和社会不良文化倾向的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

  3.注重养成,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我们将思想教育与规范养成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基础文明做起,在遵守基本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早在1994年,我校就与上海师大等东南10所高师院校发出旨在加强学生基础文明建设的《共创“十无”校园 同育“四有”新人》的倡议书,明确提出了“十无”规范和要求,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以创建“十无”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国家教委办公厅向全国转发了这份倡议书。1997年,学校实施“校园文明建设工程”,投资5000多万元创造整洁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文明院系、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选活动。学校充分发挥大、中、小学办学齐全的优势,组织开展了“大学、中学、小学——校园文明一条线多名优秀学生到附属中、小学担任兼职班主任和课外辅导员,与中、小学贫困学生结成义务家教对子。举办优秀特困大学生事迹报告会、优秀出国本科学生报告会等10余场,直接听众万余人。

  4.大胆尝试,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我校作为全省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单位,率先在省属高校中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受到大学生的欢迎。通过实施素质拓展,为大学生提供具有多种选择的素质培养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贯穿于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为全社会配置大学生这个最具潜力的人力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目前,已有8900多名学生参加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近年来,学校在国家级和省级大型文化活动和比赛获得一等奖90多项,二等奖130多项,优秀组织奖20多项。历次获山东省青年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奖、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成果大赛优秀组织奖、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优秀组织奖,被授予山东省大中专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青少年歌咏活动先进单位、山东省学生文学艺术作品博览会十佳院校等称号。学校荣获山东省高校校园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绿化先进单位、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宿舍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是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2000年被授予“山东省文明校园”称号。

  研究生德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带动全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在实践中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体系。一是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德育工作,成立研究生党团总支,配备专人负责研究生德育工作,统一协调全校研究生德育教育和日常管理。研究生党总支负责人参加每周学校德育工作例会,把研究生德育工作作为全校德育工作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加强研究生党团组织和班集体建设,成立7个研究生党支部、48个党小组和52个团支部。制定实施《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细则》,建立健全支部生活会制度和党员学习制度,发展研究生党员298人。三是根据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实际需要和研究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了《研究生德育量化管理实施办法》和《研究生德育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把考核成绩作为评优评奖、中期筛选和毕业鉴定的重要依据。考核办法成为引导和规范研究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抓手。

  2.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为学、为人的垂范作用。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对研究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我校鼓励导师们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影响和带动研究生全面发展。一是加强与研究生导师之间的联系,建立了研究生导师走访制度和辅察党员发展对象制度,坚持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研究生导师座谈会,较好地发挥了研究生导师的教书育人作用。二是开展研究生导师访谈活动。以访谈的形式,展现优秀研究生导师为学做人的高尚品质,激发广大研究生成才报国的内在积极性。认真编辑导师访谈录并结集刊出,作为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材料。三是在我校研究生德育网站设立“研究生网上人才库”、优秀研究生名录和先进事迹介绍网页,既扩大了研究生导师在学术界的影响,又向社会推荐了品学兼优的高素质研究生。近几年来,我校研究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研究生良好的培养质量和全面的素质受到国家机关、高等院校及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高度赞誉。

  3.充分利用思想教育等专业的学科优势,发挥他们在德育工作研究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一是从研究生思想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采取专题讲座、课堂讨论或小课堂教学环节,把思想教育专业的教学变为师生一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讨论和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文化、道德现象和各种社会的过程,提高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鼓励思想教育专业等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研究生,紧紧围绕思想工作和德育工作的重大实际开展专题研究,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思考。有的研究生把当代青年思想教育的创新作为硕士毕业论文,得到了专家好评。还有的研究生把思想工作理论和思想工作理论研究作为选题,对全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二是努力拓展有效教育载体,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思想内容和活动形式。充分利用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朗诵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形式和宣传栏、德育网站、广播电台等有效载体,先后组织了学习理论系列活动、“在身边”活动等120余项活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三是成立了研究生记者团、科技协会等20多个社团组织。研究生合唱团在学校历次歌咏比赛中均获得特等奖或一等奖。连续三年获驻济高校研究生篮球赛冠军。

  4.积极开展以研究生“三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社会实践不仅是培养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一是建立完善了研究生“三助”工作管理制度,制定了《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实施办法》,每年为研究生提供经常性岗位360多个,在校研究生800多人(次)参与了这项活动。二是制定了《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实施办法》,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做一场学术报告。1999年以来,研究生共报选题900多项,在校内举办学术报告会220余场,面向社会举办160余场。三是组建了100多支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全省城乡,开展科技教育服务,其中20多支服务队被评为省、校级社会实践先进服务队,撰写调查报告和征文2600多篇,向政府机关、教育部门和厂矿企业建言献策400余项,为科教兴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三年来,研究生在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0多篇,参编著作100余部(套)。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外文期刊发表103篇,被SCI收录18篇,被中国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28篇。

  我们把创新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作为德育工作的入手点,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1.情理交融,提高德育工作的凝聚力。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综合运用真理的力量、知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教育学生,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一是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通过影视、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增强教育内容的可读性、可视性,重视运用征文等把学生受到的教育化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并以演讲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把学生关心的热点、教育改革的难点和学生思想的疑点作为思想教育的重点,在注重沟通、注重说理、注重疏导上下功夫,使广大同学的理论学习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提高。二是紧紧抓住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时、社会热点集中时等十个有利时机,把德育工作的要求转化成对学生的关怀爱护,做学生的贴心人。三是把德育工作与为师生做实事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倾听师生呼声,关心师生疾苦,真正把温暖送到师生的心坎儿上。

  2.融教育、管理与服务于一体,提高德育工作的亲和力。德育工作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理解学生、关怀学生、服务学生。一是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宿舍,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能以谅解宽容的态度,采取疏导的方法,循循善诱,达到心灵的沟通。二是学校建立了接待学生来访和定期召开学生恳谈会制度,设立了热线电话。学生会及时把学生对学校教育管理的意见建议,编辑成《信息快递》报学校领导。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每期都作重要批示并指示有关部门督促落实。三是完善了融奖、贷、助、补、减于一体的困难学生扶助体系。学校通过国家奖助、师生互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和减免学杂费等措施,帮助他们安心求学,顺利完成学业。同时,重视对困难学生进行自尊、自强、自立、自爱教育。我校教师自愿捐款设立爱心助学基金达71.2万多元。

  3.提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增强德育工作的渗透力。我校在大学生中提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理念。一是充分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放手让学生策划、构思、组织、实施,在一些活动中尝试运用竞标方式,通过学生社团承担学校大型活动,收到了好的效果。二是机关有关部门采取院系推荐、竞争上岗、择优选用的办法选聘学生助理,学生宿舍、食堂、教学楼、校园秩序的管理也都吸收学生参与,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三是把思想道德原则融于科学有效的管理之中,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学校与学生签订《学生文明自律协议》,在学生就业、宿舍微机管理、家教管理、助学等方面实行协约化管理。四是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全校121个学生社团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注重疏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增强德育工作的影响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一贯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早的高校之一。一是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下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问题研究室和心理测评部,在校本部、北校区和东校区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实行专家值班制度,健全心理测评、心理咨询程序。二是修建了专门工作场所,配备心理测量量表软件、电脑、书刊杂志等专用设备和资料。拨出专项经费,保证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开展心理健康素质评估,建立心理健康综合档案,开设日常咨询门诊。我校已建大学生心理档案1万余份。四是注重心理素质的校园环境教育和心理素质的自我培育。中心定期制作心理健康宣传栏,开办各类心理保健讲座,举办“健心周”活动,开设“青春热线”。多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共接待咨询20000余人(次)。中心成员发表学术论文169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慰籍心灵的家园,放飞希望的天空”。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引导广大学生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学习提高,是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1.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课堂在社会上得到拓宽和延伸。学校放开眼界,面向社会,建立起全方位、开放式、知行统一的德育实践运行机制。一是坚持以“投身改革大潮,确立人生航标”为主题,不断探索社会实践的新形式、新途径。如组织“百县考察、千人挂职、万里追寻”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效果较好。二是组织学生广泛参与。近几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比例一直保持在学生总数的98%以上。三是注重活动基地建设,基本实现了社会实践的项目化、基地化。学校建立社会实践基地120多个。四是活动成果丰硕。学校连续14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1999年以来,学生撰写社会调研报告和征文10万余篇,有60多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指导者称号,120多名学生被评为优秀大学生。40多篇调研报告获得省级奖励。

  2.集中进行军训,使部队优良传统在高校发扬光大。学校将军政训练列入教育教学计划,新生一入校就组织学生进行严格军事训练。1999年以来bet356体育亚洲版在线官网,已有14000名学生接受了军训。军训成为学生大学生活中难忘的经历,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形式。学校获得全训试点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3.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化。学校把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教育计划,在活动中加强思想教育。规定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由学校统一安排的为期两周的生产劳动,参加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文科学生不少于45天,理科学生不少于30天。学校积极争取和借助社会教育资源,与企事业、部队、学校共建教育实践基地60多个。

  4.选准校园与社会结合点,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一是取消单纯性困难补助,对社会各界捐助的困难学生扶助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困难学生必须参加一定量的勤工助学活动才能获得相应奖助学金,鼓励学生自立自强。二是积极通过增设勤工助学岗位,让更多同学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服务获得报酬。学校设有经常性校内勤工助学岗位1329个,校外岗位89个。三是学校成立大学生家教管理中心,统一规范和管理学生从事家教的工作,建立了完整的服务体系。每年经常性从事家教的学生数保持在2100人左右。

  5.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坚持立足校园,服务社会。65支志愿服务队每年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5万多小时。有3支服务队被评为全国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优秀服务队,1支服务队被评为山东省杰出志愿服务集体,6支服务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服务队。2200多名志愿者受到校级以上表彰。

  建设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培养造就一支强有力的学生辅导员队伍是德育工作能否得到加强,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1.狠抓组织建设,把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落到实处。要建设一支良好的学生辅导员队伍,首先组织上要落实。一是在专职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重点抓了考核和管理工作。制定了《学生辅导员考核办法》,每学期对学生辅导员的德、能、勤、绩等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情况作为学生辅导员评优评奖、提职晋级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重视新任辅导员的选留工作。学校制定了《学生辅导员选留办法》,采取优秀毕业生自愿报名、院系推荐、学校进行笔试面试和组织考察、评审小组以无记名投票确定候选人名单报党委审批的办法,层层审查,严把入口关。三是在兼职队伍的建设方面,有计划地吸收素质高,热心学生工作的业务教师兼任学生德育导师。目前学校有兼职德育导师47名。他们都固定联系一个班级,一个宿舍或一个社团,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发挥了独特作用。四是重视学生党员骨干队伍建设,坚持抓好培养、发展和继续教育三个环节。抓培养,立足“早”;抓发展,强调“严”;抓继续教育,突出“恒”。几年来,有2 个学生党支部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党支部,5 个学生党支部被评为学校先进党支部,9名学生党员被评为学校优秀党员。

  2.注重思想建设,全面提升队伍的素质。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不仅要有一定的数量,更重要的还在于质量。学校从实际出发,多形式、多渠道对学生辅导员进行正规化训练,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一是加强了校内培训工作,包括新任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在职辅导员的定期轮训和党校培训。学校组织新任辅导员进行专题学习,明确自己的职责,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掌握初步的工作方法,尽快完成由学生到政工干部的转变。对在职辅导员,每个学期都举办辅导员培训班,提高了他们分析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能力。4年共举办培训班十余次,有3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二是通过社会考察、基层锻炼等形式对辅导员进行培训。近年来,先后组织30多人到省内改革开放成绩突出的先进市县和厂矿挂职考察,增强他们对改革开放的感性认识。学校鼓励学生辅导员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三是抓了在职培训工作。学校鼓励学生辅导员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目前已有27名学生辅导员获得硕士学位。四是加强对德育工作规律的研究。学校成立了学生工作研究会,定期召开学生工作年会,创设学生思想工作创新奖,鼓励辅导员结合本职工作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整体素质。

  3.加强制度建设,激励学生辅导员奋发向上。首先在上、工作上充分信任,大力支持,让他们放手开展工作。学校每年都进行优秀学生辅导员评比。优秀辅导员享受校级优秀教师待遇,给予一定精神、物质奖励。4年来共评选优秀学生辅导员69人(次)。学生辅导员中的专职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定为副科级、正科级和副处级辅导员。学校制定了德育工作规划,力争到2005年,使35岁以下、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专职德育工作干部达到总数的60%。其次,学校在生活上对学生辅导员给予关心、照顾,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学校规定学生辅导员的奖金不低于所在院系平均数。每年从校长基金中拨出专款,用于辅导员的奖励。全校辅导员队伍精神振奋,干劲十足。他们中的多数人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党的工作。他们顾全大局,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和管理任务,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我校德育工作队伍被大家誉为“奉献的群体”,成为大学生方向的引路人,学风建设的有心人,社会实践的带头人,文化活动的热心人,日常生活的贴心人。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单位多次从不同角度报道我校学生德育工作情况。

  近年来,学校党建和思想工作的经验两次被作为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全国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代表曾来学校参观考察,对学校的党建和思想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教育部有关部门向全国转发了学校加强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学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获全国“半月谈思想工作创新奖”特等奖。学校还被评为全国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获得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高校、山东省党的建设和思想工作先进高校等称号。

  面对非典型肺炎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我校党委和行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高度重视,迅速成立由和校长任组长,党委和学校行政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现改为指挥部)。学校明确提出,全国疫情一天不解除,防治非典工作一天不能放松。学校党委发出了《关于在防治非典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把抗击非典的过程作为我们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也作为在广大学生中培育民族精神的生动课堂。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思想工作的优势,进一步强化思想建设,在防止非典工作中考验、锻炼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求学生党员在非典防治工作中经受锻炼。学校制定了《学校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方案》下发了《关于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通知》,加强了对校门、学生公寓、教职工宿舍、卫生环境和学生的管理工作,开展了“众志成城,抗击‘非典’,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在网上举办了“在抗击非典中弘扬民族精神”征文活动,一些院系组织了“面对非典,我们这样审视青春和责任”等活动。学生会、研究生会向全校学生发出了《坚定信心,相信科学,加强预防,战胜非典》的倡议书,把学生亲手制作、象征美好祝福的幸运星和千纸鹤敬献给战斗在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组织了部分学生党员积极献血,支援北京。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秩序正常。广大师生对学校关心师生的各项实际举措非常满意。国务院防治非典督查组,省委、省政协主席吴爱英,省委高新亭,省委高校工委徐庆申等领导同志先后到学校看望师生,检查指导防治非典工作,对学校防治非典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等报道了学校防治非典工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体现“”的要求。做好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最根本的是用“”重要思想来统领学校德育工作,把“”的要求贯彻到德育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方向放在学校工作首位,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德育工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研究新时期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不断探索学生的成长规律,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出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德育形式,强化德育的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体现“全员育人”的规范。高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把德育渗透于教学、管理、服务之中,贯通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广大教师要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在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保证经费投入,增强德育实效,积极推进德育工作健康发展。

  (四)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高校德育工作要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德育工作,用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创新理论,创新机制,创新方法,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培养目标相统一的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同学们,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成绩是在省委、省政府及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也是兄弟院校和各位专家学者热情关心支持的结果。请允许我代表山东师大的全体师生向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的来看,我们的德育工作虽然有成绩,有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对我们的工作留下宝贵的意见。我们一定会以这次全省德育工作评估为契机,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和“”重要思想,积极探索,务实求是,不断把我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研究生“三助”工作总结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XXX根据《学校研究生兼任教学助理、研究助理、管理助理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和《关于做好研究生“三助”岗位设置及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认真做好了研究生助管岗位申请、学生教育管理和考核工作。 一、开展的工作 1.结合实际,认真做好研究生助管岗位设置申请工作。今年年初,我们根据研究生工作部有关要求,经部内讨论研究,决定设置三名研究生助管,分别负责协助做好党组织关系转接、党员信息录入、档案整理等工作,并规定了助管学生的素质要求。 2.认真选人,做好研究生助管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工作。研工部审批通过我部申请的岗位数后,我们根据工作性质的需要,通知有关学院研究生工作负责老师推荐学生报名,再经过面试、实习以后确定助管人选。我部指导老师对上岗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并强调工作纪律,保证了助管学生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在工作中学到知识,受到实践锻炼。一直以来,指定有专人负责研究生助管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建立有助管学生上岗考勤制度。 3.实事求是,严格考核,促进助管工作取得实效。每学期末,我们按照助管学生的岗位职责、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对助管学生进行严格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结合考勤情况,核定助管学生的劳酬。公正、公平的考核促进了助管学生上岗和工作的积极性,保证了助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取得的效果 1.促进了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助管学生学历高、能力强、工作细致细心,帮助各办公室的老师完成了大量基础性、事务性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部门工作顺利开展。 2.助管学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指导老师的专业培训使助管学生的业务能力、工作水平和组织纪律观念得到了加强。同时,在实践工作中,助管学生能够逐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迅速适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缓解了贫困学生经济问题。助管学生都是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学校提供的劳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助管学生经济上的困难,为助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经济支持

官方微信 关闭